当前位置:首页 > 泰国移民 > 正文

温州:礼遇教师,以城市之名丨教师节特刊

“每月免费洗车2次,这份谢师礼太实在了。”放学时段,温州市瓯海区市民广场地下室洗车点里,全区各个学校的教师陆续过来洗车。2021年起,瓯海区教育局与瓯海农商银行共同推出教师免费洗车服务。近3年,全区万余名教师共享受免费洗车服务5300余次。

在温州,对教师的关爱总是体现在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实事中。2021年出台加强教师礼遇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2022年推出尊师强教十大举措……礼遇优待教师政策持续加码,为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注入了“强心剂”。

温州市市府路小学师生共沐书香

织牢保障网,当教师有“劲头”

去年,扩建后的文成县二源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食堂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幸福感。为了打造乡村“小而优”学校,2023年,文成县投入资金330万元,改善8所乡镇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宿条件。

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山地多平原少,众多山脉和水系直交相割,将陆地切割成条形块状,交通闭塞。过去,散落在其中的乡村学校硬件设施薄弱,教师的办公室和宿舍普遍比较简陋。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他们的食宿生活必须是“有品质的”。经过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与属地政府的摸排,2022年,一场关于改善偏远乡村学校教师食宿条件的战斗打响了。食堂、空调、热水、网络、独立卫生间……截至目前,已经有105所偏远乡村学校的教师食宿环境得以改善。

温州市第七幼儿园师生共同做生活游戏

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重在惠师。作为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瓯海区在去年带头给教师群体吃下了“定心丸”: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年餐补比本地公务员多1000元/人,教师绩效工资和奖金参照本地公务员标准,与公务员保持同步同幅发放,编外教职工待遇标准参照上年度全区同类公办学校教师平均水平,按岗位、比例、人数进行包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温州市教育局出台相关文件,规定乡村学校任教满15年和30年的教师申报晋升中级和高级教师职务,可不占所在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课题和论文不作硬性要求;在常规评选基础上,专门为山区海岛县设立定向岗位、为农村薄弱学校设立特设岗位,近两年市领军教师评选定向、特岗占比分别达到23.3%、38.2%;近两年,农村教师津补贴总投入6.1亿元,受益教师92060人次。工作待遇有保障、办公生活“有品质”,双管齐下,扎根乡村的教师越来越多。

此外,乘着礼遇优待的东风,为减轻教师负担,温州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化身盾牌,把种种未经提前审批、与学校教育工作无关的事务通通挡在了校门口,截至目前,已消减50%以上的进校园事务。针对“双减”实施后教师负担加重等现实问题,一些学校还推出了每周只需考勤4天、食堂暖心购菜、教师子女托管托育等服务,为教师排解后顾之忧。

搭好攀登梯,当教师有“盼头”

入职8年的赵孟姬是文成县百丈漈镇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更是温州市优秀教师、文成县教坛新秀。从一个职场“小白”到学校教学和管理双业务的中流砥柱,赵孟姬觉得每一步都有前辈在引领她:以村校教师身份入选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种子教师”项目组,先后参加多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入选文成县学校后备干部培训班,全面了解管理工作。

温州市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教师为学生讲述红色故事

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设计不同的赛道,这是惠师强师的关键一招。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主要负责教师培训工作,教师院将师训分成3个层次,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分类培训。每位教师在学年初都能收到一份来自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的培训清单。温州市鹿城区南浦实验中学的3位教师:省特级教师程日东、省教坛新秀余佳彧和市学科骨干敖玉华分别向记者展示了上一学年的培训清单。记者看到,程日东的是赴云南师范大学研修,余佳彧的是温州市瓯越教育“未来名师”培养对象研修项目,敖玉华的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升班。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义务教育科科长何必钻解释,师训的第一层次重在教学主张的凝练,第二层次重在教科研能力的提升,第三层次重在课堂教学技艺的进阶,教师参与符合自身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实现逐级滚动提升。

师训研训精准培养的背后,暗含着温州市教育局对不同类别教师队伍的整体规划。2021年以来,该市出台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教师队伍建设系列政策,“需要怎样的教师,培养怎样的教师”有了明确标准。

温州市第四中学师生在课堂上交流互动

鼓励教师自我提升的奖励政策随之出台。根据温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奖励办法,幼儿园教师取得本科学历的给予不少于3000元学费补贴,中小学教师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奖励。近两年,温州新增硕士在读教师1200余人、本科在读幼儿园教师1500余人,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提升明显。设立3000万元瓯越名校长培育专项基金,培育瓯越名校长和教育家型校长后备人员。

画好同心圆,当教师有“甜头”

“因为基金会的支持,我有机会到北京名校开展跟岗学习。”上半年,温州市乡村学校“种子校长”、苍南县宜山镇第三小学校长吴志仲经历了校长生涯的第一次出省培训。接下来,“种子校长”将以校际联盟的形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校“把脉诊断”,共同研制学校提升方案,引领未来乡村学校提质升级。同为学员的瑞安市云周周苌小学校长赵达则称“因为基金会我有了一次特别的省外培训体验,培训中有专家引领更有工作坊式的互动学习”。下半年,“种子校长”们还将互相走访学校,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互助互学。

两位校长口中的基金会是温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基金会。温州市人民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赵坚琳介绍,近年来不少乡贤、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慷慨解囊,基金会根据实际,分设了20多个专项基金,其中涉及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占了大半,例如优秀教师奖励、困难教师慰问、教育人才培养等。为了放大慈善效应,基金会定期组织受益教师校长参加爱心企业年会做宣讲,并组织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走进受惠学校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的了解。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张维凯说:“惠师强师不是一家之事,要三圈融合,核心圈是教育系统,中层圈是与教师事务相关的其他部门及单位,外层圈是全社会。”在政策的引导下,如今这些圈层在温州越画越近,越画越紧。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的班主任与学生一起放飞纸飞机,开启梦想新征程。

来自平阳的温州市瓯海区仙岩中心幼儿园林老师4年前搬进了学校附近的青年教师公寓,告别了每天往返80多公里的通勤生活,“每月房租只要400元,离幼儿园不到10分钟的车程,大家住在一起还能相互照应”。经市里协调,这些年有不少其他部门、企事业单位发挥自身专长送上教师专属福利:商务部门推出了“温享消费礼遇教师”商业综合体教师礼遇优惠系列活动:教师持“教师礼遇优待卡”可免费乘坐市域内公共交通、免费游览市域内国有各大重点景点,在医院优先窗口享受优先服务,享受大型商业综合体、高铁站、城区公共泊车位免费停车等。

与此同时,借力教育基金会的蓬勃发展,温州逐步建立了完善的评优评先体系:教育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评选、中小学突出贡献校长奖、思政教育最受欢迎的“双十佳”教师、中小学班主任和乡村教师年度人物、最具影响力幼儿园教师和科学教师……一批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从幕后走到台前,站在聚光灯下,通过全市“我的教育故事”师德专题报告会及其他媒体平台被社会各界熟知,助推浓情重教、崇师尚学的社会风气,引导全社公关心关爱教师。

优才引育建设“好学温州”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焕东

近年来,温州在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强教必先强师,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涵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优才引育”支撑建设“好学温州”。

一是以德立才铸师魂。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执行者,应坚持立足岗位、以德为先,铭刻“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的教诲。温州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专注于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精兵强师队伍。坚持正面引领、负面整治两手抓,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以及违规行为整治,每年举办教育故事全员宣教,开展“温州教育大先生”、最美教师、乡村教师、班主任、突出贡献校长以及最受欢迎的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典型人物寻访选树活动,弘扬见贤思齐良好风尚。同时,建立健全最具体最细致的教师入职查询机制,对师德违规现象发现一起、处置一起,坚决做到师德监管“无死角”,对碰触师德红线的教师“零容忍”,牢牢守住师德师风的底线。

二是研训锻才提素养。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理念,推动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多措并举鼓励和引导树立起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坚持学习、持续“充电”,成为堪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任的教育者。深化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培养改革,突破性创新教科研成果奖励机制,优化分层分类培养提升平台,比如针对职校专业教师发展,一方面建立社会服务绩效激励机制,开展突出技能型专业教师分类管理试点,大幅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贡献权重,支持专业教师在社会技能培训中合理取酬、在服务产业企业中锻造提升,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强化动态调整,争做专业带头人;另一方面出台高层次技能型兼职专业教师管理办法,支持学校根据专业建设需求引进技能大师、行业名家,保障专兼职教师同酬待遇,有力补充专业资源。同时,特别重视领军教师的培养塑造、作用发挥,精细化构建考核评价、定向特岗等全过程管理机制,既加大激励也拉开差距,以日常工作和带领团队等实际贡献度为基准导向,分层分类、精准评价,督促引导领军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领雁塑才强校长。始终坚持“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理念,将教育家精神贯穿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兼具教育管理才能和教书育人本领的教育家型校长。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开展聘任制试点,实施年轻干部“优源计划”,营造“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出台瓯越名校长培育计划、教育家型校长后备人员培养方案等政策,设立4000万元瓯越校长培育专项基金,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共建干部培训学院,创新打造了“瓯越强校”“初中强校”等校长研修品牌。

四是优教育才树新人。始终坚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目标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城市建设输送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创新人才。激励引导全市广大教师注重以生为本、培根铸魂、优教优学、文化润心,推动温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创新打造了“大榕树·温思政”“数学家之乡”“明眸皓齿”“温心健康”“品质校园”“爱阅读”等育人品牌和一系列国家级金名片。高规格出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双20条”,拓宽创新型人才和高素养劳动者培养渠道,畅通学生成长通道,探索建立一体设计、贯通衔接、灵活多样的长学制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职和高职、本科接续联动开展人才培养,为地方企业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推动职业教育学生实现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目标。

五是尊师重才优生态。尊师重教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尊重教师就是尊重知识,礼遇教育人才就是提升教育质量。聚焦教师从教幸福感、职业成就感提升,引导形成社会共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高规格出台礼遇优待、尊师强教等政策,升级构建市县乡教育基金全覆盖网络。温州惠师强师做法在教育部专题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同时,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引导各地各部门从社会治理层面来认识教育、遵循规律,特别是抓好中小学非教学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联合部门推动建立了涉校涉生极端事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服务支持体系、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模式,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事务负担,让社会担起更多责任,让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教育。

本文刊发于9月6日

《浙江教育报》六版

👇

文字|浙江教育报记者金澜

本期编辑|许天怡

责任编辑|刘丹丹

投稿|zjjybxmt@163.com

本文来自【浙江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最新文章